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幼儿疾病 > 其它疾病

小儿脐湿、脐疮的传统疗法

本文Tag标签:脐湿  

  脐带脱落前后,脐部湿润浸淫久而不干,称为脐湿。脐周皮肤红肿热痛或形成脓疡,称为脐疮。发生于脐带脱落之后者,称落脐疮。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断脐时剪扎、包裹所用的物品不沽,或沐浴洗澡,脐带为水湿所侵;或护理失宜,脐部受尿液浸渍,以致水湿侵入脐cFl;或解脱不慎,风冷浸入脐部,以政水湿、风冷诸邪壅聚搏结为患。湿重久不干,邪郁化热生腐侵蚀四周,皮肤红肿,甚则变青黑色而成疮。

  (一)方剂1

  1.组成赤石脂(煅)、枯矾、川黄连各3g,艾iil’炭、冰片各lg。

  2.用法将以上诸药混合研为极细末,过筛后贮存,备用。临用时取药末3—9g,掺布于患儿脐孔上,外加纱布覆盖,阿以胶布固定之。每日换药1次。换药前须用大桉树叶煎水洗净脐部,拭干水湿,然后掺药。

  3.说明本方用于小儿脐湿,脐部发红。

  (二)方剂2

  1.组成枯矾、龙骨各6g,麝香少许。

  2.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干撒脐中。

  3.说明本方适用于新生儿脐湿与脐疮,渗水较多者。

  (三)方剂3

  1.组成炙甘草(锉)、焦炙蝼蛄各0.3g。

  2.用法上2味药,捣成敞,掺脐中。

  3.说明本方主治小儿脐而脐部汁出。

  (四)方剂4

  1.组成荆芥9g。

  2.用法上药煎汤洗脐,煨葱贴脐。

  3.说明本方主治小儿脐中流水。

  (五)方剂5

  1.组成海螵蛸适量。

  2.用法研细末干掺。

  3.说明用于小儿脐不干。

  (六)方剂6

  1.组成黄檗9g。

  2.用法研末敷脐。

  3.说明需另加鸡蛋1个做成饼,冷后贴患处。主治小儿脐中流水。

  (七)方剂7

  1.组成槟榔、苍术、黄檗各适量。

  2.用法上药各等份,研细末涂脐上。

  3.说明主治脐出血水,浸淫成片,有渗湿、止痒作用。

  (八)方剂8

  1.组成车前子4.5g。

  2.用法上药炒焦研细末,撒在脐上。

  3.说明主治小儿脐中流水。

  (九)方剂9

  1.组成赤石脂、枯矾各等份。

  2.用法研极细末,撒患处。

  3.说明主治小儿脐湿、脐疮。

  (十)方剂10

  1.组成五倍子30g,生龙骨12g。

  2.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冰片0.1g和上药共研盛瓶备用。用时以陈醋调成膏贴脐。

  3.说明主治新生儿脐带炎性渗水。

  (十一)方剂11

  1.组成马勃粉、明矾各10g.龙骨粉35g。

  2.用法上药研末调和均匀。每次用适量填脐中,每日1或2次。

  3.说明主治婴儿脐部炎性渗水。

  (十二)方剂12

  1.组成滑石粉40g,明矾10g。

  2.用法上药和极匀。每用适量填脐眼中,外盖消毒纱布,每日2次敷药,脐中无渗时停药。

  3.说明此方治疗脐炎渗水有良效。

  (十三)方剂13

  1.组成五倍子3g。

  2.用法上药炒深黄色研细末,撒在脐上。

  3.说明本方主治小儿脐中流水。

  (十四)方剂14

  1.组成煅龙骨、枯矾各等份。

  2.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撒在脐中,上盖纱布,胶布固定。

  3.说明主治脐湿。

  (十五)方剂15

  1.组成龙骨、黄檗、枯矾各6g。

  2.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撒布脐上。

  3.说明主治小儿脐中红肿流水。

  (十六)方剂16

  1.组成煅牡蛎、炉甘石各等份。

  2.用法共研细末,撒在脐中。

  3.说明主治小儿脐湿。

  (十七)方剂17

  1.组成牡蛎、川贝母、云母、生甘草、陈壁土各等份。

  2.用法上药研末,掺脐中即愈。

  3.说明主治脐孔出水。

  (十八)方剂18

  1.组成蚕茧壳1个。

  2.用法烧灰,敷于脐中即收敛,如无蚕茧壳,用绸缎丝品一角烧灰用。

  3.说明主治小儿脐中流水。

  (十九)方剂19

  1.组成槐树嫩皮、鸡蛋清各适量。

  2.用法将药捣成饼,烘热贴肚脐。若烂穿时,另用干车前草、蚕茧壳适最烧灰研成细末,露1夜,流水者干搽,溃烂无水者加冰片调香油搽。

  3.说明主治小儿脐中流水。

  (二十)方剂20

  1.组成柿带7个,冰片少许。

  2.用法上药焙干为末,敷患处。

  3.说明主治小儿脐中流水。

  (二十一)方剂21

  1.组成,龙骨(醋煅)适量。

  2.用法研术搽。

  3.说明主治小儿脐中流水。

  (二十二)方剂22

  1.组成食盐(火烧)、白矾(煅枯)。

  2.用法将2药各等份,研成匀细粉末成敞剂,贮瓶;用药后须拧紧Y盖,以免药末吸湿结块而影响贴敷疗效。先将脐孔及脐周用于药棉球或干纱布覆盖,并稍加压固定。药棉或纱布不宜受潮,治疗期间不洗澡,并忌搔抓。隔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2次即可结痂数日后痂皮脱落而痊愈。

  3.说明主治脐孔湿疹。

  (二十三)方剂23

  1.组成脐带1根。

  2.用法将脐带烧存性,干敷于脐部。

  3.说明主治脐湿。

  (二十四)方剂24

  1.组成青黛、生石膏各20g,黄檗10g,香油适量。

  2.用法诸药混合研为细末,过筛,贮瓶密封,备用。临用时取药末适量与香油少许调拌成稠糊,把药糊直接涂满患儿脐窝内,外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换药时须用温开水洗净皮肤。涂药2~5次后病可痊愈。

  3.说明主治脐疮,局部红肿,或溃疡化脓。

  (二十五)方剂25

  1.组成市售金黄散(药店有售)30g,香油适量。

  2.用法取金黄散适最,调香油少许,拌匀,调如糊状,备用。取药糊涂在脐孑L皮肤上,每日换药1次.连涂3~5次可病愈。

  3.说明主治小儿脐疮红、肿。

  (二十六)方剂26

  1.组成伏龙肝少许。

  2.用法为末,敷之。

  3.说明主治小儿脐疮。

  (二十七)方剂27

  1.组成当归适量。

  2.用法上药研末敷之,若加麝香更佳。

  (二十八)方剂28

  1.组成马齿苋适量。

  2.用法上药烧研,敷之。

  3.说明主治小儿脐疮,经久不愈者。

  (二十九)方剂29

  1.组成露蜂房适量。

  2.用法烧存性研末,敷之。

  3.说明主治脐部湿肿,久不痊愈者。

  (三十)方剂30

  1.组成蛴螬适量。

  2.用法上药研末敷之。

  3.说明主治小儿脐疮。

  (三十一)方剂31

  1.组成杏仁适量。

  2.用法杏仁去皮,研敷。

  3.说明主治小儿脐烂。

  (三十二)方剂32

  1.组成鲜野菊花1握,鲜蒲公英l握。

  2.用法将上2味生草药共捣烂如膏状,等候贴用。用时取膏药适量,直接敷在患儿脐孔上。每日换药1或2次。外用消毒纱布束紧固定之。每日换药时宜用温开水清洗患儿脐部皮肚后,方可敷药。

  3.说明主治小儿脐疮,有红肿者。

  (三十三)方剂33

  1.组成龙骨(煅)3g,黄连4.5g,轻粉、白矾(煅)各1.5g。

  2.用法上药研为末,干掺脐中。

  3.说明主治脐内疮。

  (三十四)方剂34

  1.组成绿豆粉、茶油。

  2.用法上药混合抹在患处。

  3.说明主治小儿烂脐。

  (三十五)方剂35

  1.组成荆芥、葱各适量。

  2.用法荆芥煎汤,葱烘熟,捣烂。药物洗净脐部,擦f,贴葱糊,用纱布包扎。

  3.说明主治小儿脐肿。

  (三十六)方剂36

  1.组成车前子(微炒)、炉甘石各3g。

  2.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上肚脐中。

  3.说明主治小儿烂脐。

  (三十七)方剂37

  1.组成青黛15g,冰片2g。

  2.用法将2味药物混合一起,加工研成细末,筛后贮瓶,密封备用。临用时取药末适量,调香油拌匀,搅和成糊状,以药糊涂布在患儿脐孔上。外用纱布包扎固定之。每日换药1次。换药之q前宜用温开水洗净脐部皮肤,并以消毒棉吸干水湿,拭掉浓性分泌物。

  3.说明主治小儿脐疮,局部红肿,无脓液或分泌物。

  (三十八)方剂38

  1.组成芋麻3—6g。

  2.用法烧灰存性撒在脐中。

  3.说明主治小儿烂脐。

  (三十九)方剂39

  1.组成川黄连、煅龙骨、煅牡蛎各等份。

  2.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防风、金银花各10g,煎汤洗涤脐部,拭下后撒在脐部。

  (四十)方剂40

  1.组成蚕茧壳3g(烧灰),龙骨(研末)9g。

  2.用法共研细术调敷。

  3.说明主治小儿脐疮、脐肿。

  (四十一)方剂41

  1.组成白矾适量。

  2.用法烧灰敷之。

  3.说明主治小儿脐疮、脐肿,出汁不止。

  (四十二)方剂42

  1.组成生姜120g,竹叶1把。

  2.用法上药共捣烂成泥状,敷硬肿处。

  3.说明主治小儿脐部周围硬痛。

  (四十三)方剂43

  1.组成猪颊车髓8g,杏仁15g。

  2.用法上药研敷患处。

  3.说明主治小儿脐疮、脐肿。

  (四十四)方剂44

  1.组成蛤蟆1个。

  2.用法将蛤蟆烧末敷之,每日3次。

  3.说明主治小儿脐疮出汁,久不痊愈效果很好。

  (四十五)方剂45

  1.组成苍术15g,厚朴、陈皮、甘草各10g,用黄连12g,冰片0.1g。

  2.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次15g,冷开水调糊敷脐部。

  3.说明本方适用于脐病初起。

  (四十六)方剂46

  1.组成明矾10g,鸡蛋清适量。

  2.用法用鸡蛋清将明矾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脐部。

  3.说明适用于小儿脐疮。

  (四十七)方剂47

  1.组成嫩蒜苗Sg,甘草1g。

  2.用法上药共捣烂,敷脐。

  3.说明本方适用于婴儿脐肿脐烂。

  (四十八)方剂48

  1.组成云南白药1g。

  2.用法敷脐,隔日换1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脐湿、脐血。

  (四十九)方剂49

  1.组成鲜藕节6g,五倍子3g。

  2.用法上药共捣烂,敷患处。

  3.说明本方适用于脐炎、脐血。

  (五十)方剂50

  1.组成杏仁Sg,茶叶1g。

  2.用法上药共捣烂,敷脐,每H2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脐炎、脐湿。

  (五十一)方剂51

  1.组成鲜桑叶6g,白芷2g。

  2.用法上药共捣烂敷脐,每日2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脐烂溢脓血水。

  (五十二)方剂52

  1.组成南瓜瓤10g,白糖Sg。

  2.用法共捣烂敷脐,每日l—2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脐炎、脐湿。

  (五十三)方剂53

  1.组成黄连、金银花、煅龙骨各10g。

  2.用法上药共研末,备用,每次适量,敷脐,常规固定。

  3.说明本方适用于脐疮。

  (五十四)方剂54

  1.组成车前子Sg。

  2.用法车前子炒焦研末,撒脐q1,常规固定。

  3.说明本方适用于婴儿脐中流水。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